学考易

标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复习二 [打印本页]

作者: lqwz999    时间: 2013-11-19 14:45
标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复习二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欢迎光临 学考易 (http://www.xuekao1.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