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2.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   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 A )   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5.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C )   6.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 D )   7.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 A )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9.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 B )   10.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 C )   12.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   13.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A )   1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 D )   1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 C ) 1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 B )   1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 C )   1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 D )   1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 D )   2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 B )   2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 D )   22.“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 A )   2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 B )   2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 B )   2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 C )   26.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 B )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 A )   2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 D )   2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 D )   30.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 B )   3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 C )   32.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 B )   3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 C )   3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 A )   3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 B )   3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 C)   37.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 A)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 D )   3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 B )   40.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 B )   4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 C )   42.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A )   4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 D )   44.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 C )   45.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 D )   46.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 C )   47.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 B )   48.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C )   4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C )   5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 D )   5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 B )   5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 D )   5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C )   5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 A )   5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D )   5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 B )   57.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B )   58.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 C )   5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  ( D )   60.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A )   6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D ) 62.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 D )   63.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C )   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A )   65.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 C )   66.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 A )   6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D )   6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 )   6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 D )   7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A )   71.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B )   7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 D )   7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C )   7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A )   7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C )   7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D )       |